正文 第九章 家乡的抗日英雄-《为和平而战》
第(3/3)页
王先生的手下一个个都手持着日军的“三八大盖”,还有一挺机关枪,有的没鞋穿,干脆就把小鬼子脚上的大头军鞋穿在自己脚上,大部分的小鬼子脚上没鞋,站在满是炉火灰烬的院子里。王先生背着手在日军队伍前面踱来踱去,拿出在私塾教学的样子来给日本人上课:“这个,啊......我看你们一个个都是吃饱撑的,在你们红膏药国(老一辈的革命先烈管日本旗叫做膏药旗)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厚着脸皮来我们这儿受蹭......啊,今天暂且饶你们狗日的一条狗命,啊,不想死的就赶紧滚回你们膏药国去,不服气的,滚回炮楼里告诉你们狗日的总指挥,斗胆就一起来王庄找老子。”
咱在此撇下乡亲们如何收拾后事不谈,单讲这伙小鬼子。据说这帮鬼子回到炮楼里,先是被炮楼总指挥村井一郎按个扇了几巴掌,指着军曹大骂:“饭桶,统统地饭桶!你地明天就王庄地开路,土八路抓不到地,切腹谢罪!” “嗨!”军曹捂着印上了手掌印的脸,转身走出。
王先生缴获了一小队日军装备的消息很快就被传开了,而且手下人员越来越多。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消息很快就传到地方正规游击队耳朵里了,由于他们是王先生的上级,所以马上就闻讯赶来,王先生还以为上级要给他立大功,没想到,这上级部队一到便把他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征公了,据说是都被送往前线,不但如此,而且还调走了一部分民兵。这可把王先生气坏了,破口大骂,不过他骂归骂,终究到底不能和上级争较。于是他又成以前那样,就剩一把盒子炮,两发子弹、一头大红骡子和几个民兵。
这都不算倒霉的,最倒霉的是,正规军刚走不久,城关炮楼里的小鬼子就杀来了。这次小鬼子出动的是骑兵,有二十多号人马直奔王庄,样子是冲着王先生报仇雪恨来的。杀气腾腾,老远就闻得马蹄阵阵,黄尘滚滚。王先生便知大事不妙,骑上大红骡子领着民兵们:“赶紧撤吧!”说撤,往哪撤?只不过是往山上的老树林里窜而已。刚跑出村就看到身后的日军骑兵:“抓活的!”面对王先生带领的游兵散勇日军连枪都用不着开,个个手里操持着东洋武士刀加鞭猛追。王先生回头一看,妈呀,大夏天的身上都打哆嗦了,领着民兵们撒腿就跑。
张有福是个做买卖的,天南海北的到处跑,腿里有劲,跑的和王先生骑的大红骡子一样快。王先生一看,不知他心里是乐还是怒,又破口大骂:“你个怂娃子......太没出息了,几个小鬼子就把你吓成这样,跑得比兔子还快......” 终于把鬼子的骑兵给甩脱了,王先生一把老骨头坐在黄土坡上,心里是连委屈带窝囊,一肚子的火愣是没处发,不过他这次可没破口骂人,而是化悲愤为动力,化压力为动力。好在他有些学问,老眼珠子一转,心中便一计生来。
原来他想了一个对付日军骑兵的绝妙办法:在这老树林里,有许多参天老榆树,而且有的都老的空心了,于是他就命人锯来两棵空心粗榆树,砍去树冠。待鬼子撤回城关炮楼之后,把这两棵空心老榆树让民兵们扛回村子里。王先生不但会教书,这个木匠活也会两下子,三下两下就把这两棵空心老榆树削成了一门炮筒,底粗口细,外边再套上许多铁箍,这就成了两门大火炮。要说火药,这个也不难搞到,一硝二磺三木炭,火药中国历来就多的是。再装填些破锅烂碗鹅卵石,来增强杀伤力,
他把这两门土炮装填好就埋伏在老山林前边,以便撤退。先是让张有福带领几个腿脚利索的前去城关炮楼附近叫骂,引得鬼子骑兵出城,小日本没想到这土八路好大胆子,前几天刚被追得落花流水,今天倒又来找蹭了,于是炮楼里出动了更多的日军骑兵,张有福一看,撒腿跑吧,鬼子可是不会和你闹着玩的。他们提前商量好了,分散逃跑,然后在老山林附近汇合,让鬼子尝尝榆树炮的厉害。这日军骑兵万没想到这几个土八路狡猾的很,而且还在不停的绕弯子,使得骑兵队伍没发联合作战,好不容易在老树林附近就快要汇合了,没想到土八路们全都钻进树林里了。日军骑兵根本没料到这里有埋伏,继续追击。埋伏在树林里的民兵手里拿着给庙里上供的香火,准备点炮,王先生不停地小声喊着:“先别点炮,太远,等近了再点,”等日军骑兵快要追进老树林时,王先生一声令下:“开炮”!只听得两声巨响“咚......轰隆隆......”,从炮里打出去的破锅烂碗鹅卵石把日军骑兵轰的是人仰马翻死了一大半,剩下的几个伤兵连滚带爬地逃回了据点。 没几天,据点的鬼子总指挥村井派人给王先生送来了一封信,信中大概说:王先知阁下,联合国国际法规定,不准使用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王先生你这是违背了国际公约法,成了战争罪犯,应当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裁决......” 王先生就把在城里给人磨剪子磨刀的李二狗找来,这李二狗净在鬼子面前干些对不起老百姓的事,于是就让他给鬼子送信去。这信里大概都是些骂人的脏话,王先生那话骂的是难听的绝了。李二狗哪里敢去,王先生把枪往李二狗脑门儿上一顶,李二狗马上就吓得同意去了。
村井就再也没回过信,后来八路军攻城村井侨扮农民百姓落荒而逃。直到后来,王先生由于武器严重的缺乏和另一队日军展开了殊死白刃战,王先生即使再深谋老略,但毕竟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了,最后壮烈的战死在沙场上。村井他本人十分敬重王先知这样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一个教书先生,估计日本武士道也是对于战至最后一刻而惨死在战场的英雄是五体投地的敬佩。闻讯便派人送来一个大花圈,那估计是葬礼上唯一的一个花圈,上题挽联:败将村井敬挽。
战士们听得我的精彩演讲后,连激动带兴奋地一个个从地上站了起来,不住地猛拍着巴掌,并连连大声叫好。是啊,老一辈的革命先烈凭借着一腔爱国的热血和奋勇杀敌的报国精神取得了新中国成立的辉煌成就。然而,我们现在面对科技极为先进的外星强敌仅仅依靠这一切能够打赢这场侵掠战争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