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荀攸并不知道郡府的两位属吏心中所急,这几日,他正抓着汉昌长程畿了解本地的板楯蛮。不止要听,他还要见。 上一次巴郡生乱,正是板楯蛮引起的,当时还是西园军别部司马赵瑾率兵入巴平叛。 程畿是巴郡阆中县人,此县距离汉昌县不远,和汉昌县一道,正是板楯蛮分布最多的地方。他本人对板楯蛮甚是了解。 “昔日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其人,口岁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賨,遂因名焉。高祖之时,曾募賨人以征三秦。至于如今,因賨人作战,多持长戈、木盾,官吏遂谓之曰板楯蛮。” “府君,巴郡蛮夷众多,官吏常不加分辨笼统称之,然其族或不相同。如廪君蛮,其中便有濮、苴、共等族,其习俗虽有相近,亦有区分,不宜并论……” 荀攸认真的听着,严颜究竟能不能重用他还没有决定,可眼前这位汉昌长却是实打实的贤才。 他问道:“中平五年,板楯蛮反,君知否?” 当初朝廷得到的奏报是板楯蛮受到隔壁荆州蛮族作乱影响,外加不满征收賨钱。 程畿摇头:“彼时下官还在三署为郎。” 荀攸没再追问,不一会儿又问道:“可曾引领板楯蛮开荒耕田?” 程畿说道:“板楯蛮以渔猎为生,素来善战。若要召其为兵不难,可要是耕地……” 程畿微微叹息,面带羞愧之色:“自安西将军至益州后,下官便屡次尝试,只是还未使得屯田策入賨人之心,始终无果。” 荀攸站在望着前方的山峦,板楯蛮便生活在其中,他说道:“吾见程君在賨人中甚得拥戴,如此也不行吗?” 程畿解释说:“过去,賨人以皮毛等山中特产换取食盐时常被恶吏奸商欺压盘剥,下官自上任以来,严查此事,这才有了些许声望,仍是不足。” “若是召之为兵,应足矣了吧?”荀攸似是玩笑地问道。 程畿继续正色回答:“召賨人为兵并不算难,只需不拖欠口粮赏赐即可。” 荀攸点点头,并未多言。 程畿也瞧不出荀攸所想,他对于板楯蛮还是颇为同情的,又补充道:“板楯蛮生活困苦,往年作乱,多是因受欺压过甚。” “回吧!” “是!” 在回程的路上,荀攸又问道:“程君,近日应当常有郡吏去你那询问我这几日的言行吧?” 程畿立刻应道:“府君放心,下官未说一言。” “无碍。”荀攸走在前列,留下了一句话,“今日后他们再问,如实相告即可。” 留程畿在原地愣了一会,才快步跟上荀攸。 是夜,荀攸却没有入睡。 益州并非校事部的重心所在,能为荀攸提供的臂助有限,不过这段时间,荀攸已经对于巴郡有了些了解。 巴郡辖地颇大,整体上被分为三部,其中一部便是借助米仓道兴盛的汉昌与不算远的阆中两县,另外两部分别是倚靠长江的郡治江州县和临江县。 三方的豪族豪强虽同处一郡,但人心不一。江州大族近水楼台,在郡府的声量要大上一些。 次日,荀攸单独召见了严颜。 郡吏们没人知道荀攸同严颜说了什么,只知道严颜离开时满面笑容。 之后便没了踪迹。 而在这次见面之后没几日,荀攸终于发话要重新出发了。 只是出乎郡吏们的预料,荀攸没想去江州县,而是将目标定向了临江县,严颜此时不知从哪又冒了出来,一脸严肃地护卫在荀攸身旁。 谢益心中腹诽——平日瞧着正直,如今还不是把自己当成了个寻常护卫? 可面对荀攸的决定,他不敢阻拦,生怕惹恼了荀攸导致功曹之位不保。 等到临出发时,郡吏们又发现了不对劲——为什么会有一帮子自称为太守所募的板楯蛮跟着他们啊! 而且,太守出身荀氏,怎么能不顾体面,常常同那些蛮人交谈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