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臣武将-《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3)页

    如今王瑰与王匡为同僚,关系倒是不错。

    周术则出身庐江周氏,乃是周忠的从弟,周瑜的从父。他能成为北军校尉,与庐江周氏襄助荀爽经略扬州不无关系。

    毕竟相较于西园军来说,北军校尉的任命会带有更多的政治考量,而北军出征时也时常会扩充兵员,校尉也未必有机会领兵。

    至于正在筹备中的北军另外三部,目前还只落在了纸面上。

    刘辩策马回首,入眼的是各军的司马,这些人是军中的中坚力量。

    皇甫郦、张郃、太史慈、高览……还有仅仅出现在名单之上的于禁。

    在朝廷摆出求贤若渴的姿态后,各地的能为者或主动或被动的出现在了雒阳。

    军司马中,刘辩多看了一眼来自北军的司马种辑,不仅仅是因为他曾出现在贾诩的名单之上,更因刘辩隐约记得,汉献帝的衣带诏中似乎也有他的存在。

    上林苑中。

    刘辩不在乎收获,但在乎收获的人可太多了。

    往年虽然也有百姓偷偷摸摸的进入上林苑打猎获取山货,但烈度与如今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安逸已久的野兽们遭了大灾。

    对于孙策等羽林郎来说,这次围猎更像一次团建,来帮助他们成为更合格的将官。

    随着日头偏西,田豫等人带队归来,各个年龄段的将官齐聚。

    望着这一幕,刘辩志得意满,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等到来年的到来,去迎接属于他的变革时代。

    ……

    上林苑冬狩,算是光熹四年的最后一桩大事。

    事实证明,军中不缺人才。

    即便有典韦这样的能手在,但在将收获平分之后,田豫虽带领的什仍不能名列前茅。

    随后曹昂、张绣、马超先后带人归来,他们的斩获都不如田豫。

    唯有孙策那什,迟迟不见踪影。

    直到大多数参与围猎的将士们都归来后,刘辩注意到远方出现了数道牵马的身影。

    其中为首那人自南向北而来,并未牵马,但肩上却横扛着一只大物,只离得远,有点看不清楚。

    待稍近了些,刘辩终于看清了,那人正是孙策,其横在肩上的,乃是一只死去的猛虎。

    等孙策出了林间,阳光尽情地撒在了他的身上。

    何谓“小霸王”,这就是啊!

    见到这一幕,刘辩只觉得不虚此行。

    此后赏赐有差自是不必多说。

    京兆两次地震都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就在刘辩以为他的光熹四年能够安稳度过之际,在光熹四年的年尾,刘辩接到了一封急报。

    安东将军荀爽因疾去世。

    与这份急报一同来的,还有荀爽写给刘辩的最后一份奏书。

    荀爽的奏书之中没有一句涉及到自己,所言全都是扬州的公事。

    刘辩读之,心中五味杂陈。

    历史上,荀爽一直拒不出仕,可董卓一当政,他就应了征辟入京。

    这是因为他贪慕富贵吗?

    当然不是。

    自荀爽接到征辟之日起,到他在董卓的安排下被拜为三公,期间不过九十三日。但荀爽不改初心,一直在暗中联络有志之士,举荐贤能,谋划除去董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