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朝局变化-《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3/3)页

    公孙度?

    刘辩想着,现在这局势,即便给公孙度成为玄菟郡太守的机会,他也做不到割据一方。

    只是这样,辽东公孙氏的势力是否过于强大了?

    刘辩将公孙度列为待定的选择,继续听着。

    有了董卓打头,其余大臣皆一一举荐起来。

    比如杨彪就举荐了北军校尉中的王匡,刘辩记得,两人之间隐约有些姻亲关系,近年来的确有不少交流,很合理。

    崔烈、黄琬、袁术……这些来自不同郡国的大臣,说着那些与他们有关联的名字。

    由此,刘辩也能借机一窥朝中的人事关系。

    未久,太尉皇甫嵩举荐道:“陛下,高句丽情况复杂,然臣以为,对其最了解的,当属赵子龙。”

    “窃以为可以赵子龙为玄菟太守,至于护乌桓校尉,则可另做他议。”

    当初赵云曾跟着皇甫嵩在凉州打仗,很得皇甫嵩的看重。

    刘辩听了,也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赵云只是个能带兵打仗的将军,竟没考虑过立下大功的赵云。

    这年头文武的界限很模糊,且玄菟郡对武功的要求胜过文治。

    刘辩看了看群臣已经把想要举荐的人说的差不多了,盖棺定论道:“准太尉所言!”

    但对于护乌桓校尉的争执,远没有玄菟太守来的激烈,如今幽州北面的鲜卑和乌桓都很和平,护乌桓校尉立功的机会并不多。

    在下朝之后,经过尚书台提供的人选筛选,刘辩将之定为了曾受杨彪举荐的王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