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朱儁北上-《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3)页

    但官吏们看到契书的内容却很无语:“这不是我们昔日曾经跟你们提过的办法吗?当时你们为什么不同意?”

    “那能一样吗?朱公可是去雒阳上任的太尉公,这契书是太尉公亲手所写,一式两份,俺们是要留着传家的!”

    一众官吏亭卒:合着不是我们不是太尉还真是委屈你们了。

    不过眼见着两里之间的矛盾被路过的太尉轻易化解,官吏们很配合的在一块石碑之上记录了此事。

    待到长沙郡北部,朱儁也见了见近年来在移民圈中火出圈的诸葛瑾,一番考量之下,觉得名副其实。诸葛瑾身边的贾逵也是个人才。

    若非看这里的屯田还离不开诸葛瑾和贾逵,朱儁都想现场征辟二人为太尉府属官了。

    离开长沙郡后,便是南郡了。

    在这里,朱儁又碰上了一个认识的人——樊陵。

    此时樊陵正在南郡兴修水利。

    “公伟且看,这洞庭湖地域广阔,历代官吏其实不缺想要利用好洞庭湖的人,只是洞庭湖涉及到南郡、江夏、长沙三郡,统筹起来十分困难,是以前人利用洞庭湖,往往很受局限。”

    如今的洞庭湖远比后世要大,南郡东侧更有一片泽国。

    樊陵继续说道:“我欲将这里的水引出,不仅能灌溉沟渠流经的土地,这片地方也将能变出更多的良田!”

    望着发自内心高兴的樊陵,朱儁一时之间忽有些感慨:“德云能一展心中抱负,造福一方,当真可喜可贺。”

    樊陵笑道:“公伟谬赞,此番公伟入京,正是当得陛下重用之时,以后疏浚河道、修建沟渠之事,少不得公伟来替我同司空公说项。”

    朱儁笑道:“德云当了这么久的司空,故吏无算,还需我来说项?不过河道沟渠涉及民生,吾在交州之时多次组织人手修建过,若有需要,必不推辞。”

    达成政治许诺之后,朱儁并未久留。

    而樊陵在告辞的时候说道:“公伟就在交州处理蛮夷事宜,就在北面的江夏郡有一处,我插了一手,公伟路过不妨看看,指正一二?”

    既是路过,朱儁自也乐得去看上一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