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到这话,祢衡当即不再犹豫,他心中其实早有腹稿,当即写下了请罪的文书,并详细描述了他还记得的东西,竭尽所能的想要撇清自己的清白。 之后,孔融一鼓作气,发挥了自己侍御史直谏君主的本职,将之送到了刘辩的案头。 做完了这一切,孔融不知道迎接自己的将会是什么,他也不想在御史台多待了,直接回到了家中。 他的儿女听闻父亲回来了,都出来迎接。 孔融看到这一幕,心中忽然升起了些悔意,但旋即被他丢掉。 只是一左一右牵着儿女的手,说道:“为父今日上书,极有可能会因此获罪,是以趁着现在还未有罪之时,为父先将你们送回家乡可好?” 他的女儿稍大一些,闻言却一点都不害怕,反而说道:“女儿愿留在父亲身边。” 孔融有些奇怪,问道:“你不害怕吗?” 却听女儿答道:“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孔融听罢,沉默不言。 …… 皇宫之中,蔡琰刚刚写完准备送给蔡邕的书信,却得到通报,天子来了。 “朕欲亲自去见司隶校尉,就不必劳烦大人了。” 蔡琰却觉得现在的天子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忙问道:“陛下因何改了主意?” 刘辩不答,只说道:“待我回来再同你解释。” 刘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蔡琰又是盈盈一拜,送走了皇帝。 …… 黄琬在家中,其实能对于外面的传闻一清二楚。 偏偏他又不好站出来澄清说他根本不相信这些——虽然有一点是对的,就算大军平叛得胜而归,他也不会觉得当前正在施行的杀戮政策是最好的办法,仍然会坚持己见。 期间,曾经给他带来关东消息的逄纪又上了一次门。 逄纪和他一般,对于外界的流言很是不满:“吾虽是处士,只是没有入仕之心罢了,却也时常从友人处听闻天子之名,岂会做杀戮功臣之事?” 如是种种言论,让黄琬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君自关东而来,深知关东之事。我有意举荐君至天子身前,陈述关东百姓所受兵灾,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