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劝农-《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3)页
    枣祗听后,当即应命。
    作为劝农校尉,这些年他走南闯北,下面也聚集了一群活跃在乡里之间的干吏。这些对于旁人来说的难事对他来说并不算难,遑论他本就对此事有所关注。
    见枣祗之余,刘辩又见了小麦良种的培育者,屯田校尉李业。
    在接见的最后,刘辩拍板将二人拜为关内侯。
    也就是如今李业的麦种还缺乏时间的验证,不然妥妥的封侯之功。
    至于枣祗,哪怕说水稻秧苗移栽技术是受刘辩的提点,但在其研究农业的过程中,极大的加速了本就在发展过程的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四个字,看起来也很简单,但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从耕种的时节、种子和农具的选择,再到播种的方式、引水灌溉的时机,还有什么时候下地除虫除草,都是需要一步步试验总结出来。
    在刘辩看来,待到将来,列侯亦可期也。
    虽然枣祗和李业都不是因为军功而封关内侯的,但无论是此前马钧的列侯还是此次,都几乎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两者的作用绝对不逊于军功。
    在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之后,刘辩回到了皇宫之中。
    他准备先去西宫拜见何太后,自从南阳一行之后,何太后整個人较以前都开朗了不少。刘辩到达宫室前时,还能听到里面传来的阵阵笑声,有妇人的,还有孩童的。
    刘辩入内,只见他的两儿一女正轮番骑在一个木狗身上,玩的正高兴,而木狗设计精巧,竟然还能移动。
    而在场陪着何太后的,除了刘辩的妃嫔之外,还有另一个刘辩有过数面之缘的人——黄月英。
    对于黄月英,刘辩的态度有几分复杂,毕竟“抢”了人家的丈夫。
    见礼之后,刘辩简单跟后宫中人说了一些耕田的经过的趣事——譬如身体一直不太好的董司徒并不服老,自诩年少时也有过耕田的经验,结果反而弄坏了耧车,好不尴尬。
    第(2/3)页